引用排行

Baidu   Google scholar   CSCD   Crossref   Web of science   Sciencedirect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智能运输系统与交通工程
    刘静, 关伟
    公路交通科技. 2004, 21(3): 82-85.
    摘要 (4056) PDF全文 (2732)   可视化   收藏
    Baidu(775)

    实时交通流预测是智能运输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建立了许多预测模型,有历史平均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卡尔曼滤波模型、非参数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组合模型等。总结评述现存的各类模型,提出交通流预测研究领域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 道路工程
    杨志峰, 李美江, 王旭东
    公路交通科技. 2005, 22(7): 19-21.
    Baidu(581)

    本文介绍国际上橡胶粉用于筑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我国橡胶粉在筑路中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总结国内外多年的成功应用经验,指出在筑路工程中应用橡胶粉不仅能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有减噪作用,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和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应提倡大力推广。

  • 沈金安
    公路交通科技. 2001, 18(6): 20-24.
    Baidu(559)

    从沥青路面的水损害破坏出发, 指出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和不均匀问题是造成水损害破坏的根本原因, 介绍评定路面离析和不均匀的无破损测试方法, 分析造成离析及不均匀的影响因素, 离析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以及如何防止离析及不均匀的技术措施。

  • 桥梁工程
    谢峻, 王国亮, 郑晓华
    公路交通科技. 2007, 24(1): 47-50.
    Baidu(450)

    近年来,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下挠现象日益威胁结构安全,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仍然没有完全明确。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预应力效应、箱梁开裂的影响、现有计算与防治手段等方面,对国内外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下挠问题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综合评价分析;对导致下挠问题的主要成因与研究难点在机理上进行了解释。最后,对桥梁设计计算、桥梁混凝土施工及箱梁下挠的防治技术进行论述,并对开展控制结构长期下挠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 运输经济
    袁虹, 陆化普
    公路交通科技. 2001, 18(3): 101-105.
    Baidu(417)

    首先定义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研究范围和功能,在分析现有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从综合交通枢纽运转过程中的交通需求产生机理的角度,探讨解决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中存在问题的新思路

  • 论文
    杨晓光
    公路交通科技. 2000, 17(5): 50-55.
    Baidu(367)

    在探讨我国实现交通信息化的充分必要性的基础上, 研究提出了适应于中国实际的交通信息系统基本框架、交通信息化所关联的基本技术, 以及推进我国城市交通信息化的对策和措施。另外, 讨论了交通信息的资源性和有价性, 为尚处在低利用状态的信息基础设施创造出信息需求, 其成果对于发展我国的交通信息产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 道路工程
    朱洪洲, 黄晓明
    公路交通科技. 2004, 21(4): 1-3.
    Baidu(343)

    沥青路面车辙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混合料角度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因素,并通过不同因素条件下沥青混合料高温车辙试验,分别以动稳定度和总变形量作为参考序列,对影响因素进行灰关联分析。研究认为,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和矿料4 75mm筛孔通过率对于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 汽车工程
    付正阳, 林成涛, 陈全世
    公路交通科技. 2005, 22(3): 119-123.
    Baidu(321)

    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温度对电池组性能和寿命的影响,概括了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功能,介绍了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并对设计热管理系统提出了建议。文章重点分析了设计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电池最优工作温度范围的确定、电池生热机理研究、热物性参数的获取、电池组热场计算、传热介质的选择、散热结构的设计等。

  • 智能运输系统与交通工程
    关宏志, 刘兰辉, 廖明军
    公路交通科技. 2003, 20(1): 136-139.
    Baidu(321)

    本文从停车诱导系统总体规划设计的角度,结合智能交通系统,讨论停车诱导系统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提出停车诱导的策略。就停车诱导系统规划时将遇到的对象区域分区的必要性、分区的基本原则、停车诱导系统服务停车场规模和停车诱导信息的设置标准等基本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讨论诱导信息分层以及诱导信息板设计的有关问题。结合国内外调查,提出停车诱导系统的评价指标。最后提出了停车诱导系统有待于深入研究的课题

  • 智能运输系统与交通工程
    孙涵, 任明武, 唐振民, 杨静宇
    公路交通科技. 2005, 22(5): 132-135.
    Baidu(301)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车辆导航是智能车辆系统的关键,包括道路检测和障碍物检测两部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本文主要总结道路检测和障碍物检测中的典型方法,并列出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智能车辆系统,同时详细介绍当前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军方研制的DEMOⅢ系统;最后指出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车辆导航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 智能运输系统与交通工程
    李相勇, 张南, 蒋葛夫
    公路交通科技. 2003, 20(4): 98-100.
    摘要 (2950) PDF全文 (1305)   可视化   收藏
    Baidu(272)

    在道路交通事故灰色预测的基础上,引入马尔可夫链预测理论,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道路交通事故灰色马尔可夫预测兼有灰色预测和马尔可夫链预测的优点,模型克服了随机波动性数据对道路交通事故预测精度的影响,拓宽了灰色预测的应用范围。实例计算证明:道路交通事故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于GM(1,1)模型预测精度,模型可以用于道路交通事故预测。

  • 智能运输系统与交通工程
    王荣本, 郭克友, 储江伟, 初秀民
    公路交通科技. 2003, 20(5): 111-114.
    Baidu(266)

    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是否疲劳驾驶可以从眼睛的状态反映出来,利用驾驶员眼睛的状态信息来判断驾驶员疲劳状况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在采用计算机视觉对驾驶员进行驾驶行为监控时,驾驶员面部眼睛定位是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的关键。为了解决面部眼睛定位的实时性以及头部旋转不确定性等问题,本文在人脸面部定位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区域标示算法的面部人眼定位算法。试验验证了上述算法的有效性。

  • 运输经济
    程世东, 刘小明
    公路交通科技. 2005, 22(8): 142-144.
    Baidu(263)

    运用时空消耗的理论建立了物流园区规模预测模型。模型是基于物流园区提供的时空资源与货物需要的时空资源保持平衡的原理建立,同时分析了影响时空资源的因素及其在模型中相关参数的确定,最后以北京城市物流系统规划为例具体说明了本模型的应用。

  • 汽车工程
    沈浩, 陈昌明, 雷雨成, 姚晓冬
    公路交通科技. 2003, 20(2): 128-130.
    Baidu(262)

    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车身模态分析已得到广泛应用, 在现有参考文献中, 单元形式、分析模型以及相应评价方法等方面没有标准且鲜见研究。以某客车为例, 本文分别比较研究了梁单元和板壳单元等不同单元模拟方式、约束和自由等不同边界条件、以发动机为代表的总成考虑与否等对车身模态计算结果的影响, 最后讨论分析结果的评价方式, 为模态分析应用于车身设计提供依据.

  • 桥梁工程
    魏建东
    公路交通科技. 2004, 21(2): 53-56.
    Baidu(250)

    本文分析了常用的频率法测定索力公式的精度。利用作者建立的拉索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程序,可得到对应特定索力的拉索频率分布,基于此频率分布,采用不同的索力公式可推算出对应的索力。通过对比所得索力与设定索力可判断各公式的精度。本文以某斜拉桥的拉索为例,对处于不同张紧程度、不同长度的拉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给出了频率法测定索力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各公式的适用范围,并推荐了一种高精度的索力推算公式。

  • 道路工程
    洪锦祥, 蒋林华, 黄卫, 缪昌文, 叶义群
    公路交通科技. 2005, 22(11): 84-88.
    Baidu(247)

    研究石屑中石粉及其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并通过XRD、TG、SEM技术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石粉含量在24%范围内,其含量越高,混凝土强度越高,抗冻、抗渗性越好;石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碳化和钢筋锈蚀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当。石屑中石粉的填充效应、晶核效应、活性效应、吸水效应和形态效应的共同作用,改善了石屑混凝土的性能。

  • 桥梁工程
    苏成, 徐郁峰, 韩大建
    公路交通科技. 2005, 22(5): 75-78.
    Baidu(229)

    通过有限元法及样条拟合技术获取斜拉索索力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并讨论这些关系在频率法测量索力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以崖门大桥斜拉桥索力测试为研究背景详细分析了频率法测量索力中诸如索的抗弯刚度、支座条件和斜度等参数对索力测试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一种基于多阶频率测试结果的斜拉索抗弯刚度识别方法。

  • 智能运输系统与交通工程
    任江涛, 欧晓凌, 张毅, 胡东成
    公路交通科技. 2003, 20(2): 63-67.
    Baidu(227)

    在网络层次上进行区域交通信号控制、交通分配和路径诱导是缓解交通堵塞的有效途径之一。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 无论是在城市交通网络, 还是在高速公路网络中, 网络的状态可分为数量有限且不同类型的模式, 并且这些模式不断重复出现。而针对不同的交通网络状态模式, 可以通过理论分析或仿真研究等途径, 求解用于进行区域信号控制、交通分配及路径诱导的优化控制参数及控制策略。当系统识别出网络处于某种模式时, 就可参照事先确定的优化参数及策略进行交通控制和诱导, 以缓解交通拥塞, 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本文基于对交通网络状态模式识别问题及其应用的重要性的认识, 应用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 对交通网络状态模式识别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

  • 智能运输系统与交通工程
    宗春光, 宋靖雁, 任江涛, 胡坚明
    公路交通科技. 2003, 20(4): 71-75.
    Baidu(226)

    短时交通流预测在城市交通控制和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短时交通流量数据在时间序列上的特点,引入混沌理论的分析方法,从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的角度对交通流量预测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交通流系统相空间重构参数,给出了一种基于相空间重构理论的局部预测方法,对城市道路路段交通流量进行短时预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 智能运输系统与交通工程
    刘智勇, 梁渭清
    公路交通科技. 2003, 20(6): 121-125.
    Baidu(225)

    简单回顾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SCOOT(英国)、SCATS(澳大利亚)、UTOPIA(意大利)、RHODES(美国)、OPAC(美国)和PRODYN(法国)系统的现状和进展,分析其特点和不足;通过分析指出:提高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性能的关键是高质量的交通量检测数据和交通模型,显然,把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信息融合和处理技术与交通管理技术结合起来,才是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发展的方向.

  • 道路工程
    黄文元, 张隐西
    公路交通科技. 2006, 23(11): 5-9.
    Baidu(219)

    橡胶沥青的工艺原理与SBS等高聚物改性沥青显著不同,研究了橡胶和沥青两种主要成分在共炼反应中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监测反应进程的手段。对反应后基质沥青组分的变化进行分析后发现,共炼反应中的相互作用能够显著改变沥青成分并缩小基质沥青原有的成分差异,并推算出了橡胶粉颗粒普遍膨胀1~2倍的结果。而且发现反应后的橡胶粉密度与基质沥青仍存在显著差异,为不稳定体。结果表明,反应进程与温度和时间有显著的依赖关系,粘度测试是很好的进程监控手段。

  • 桥梁工程
    杜蓬娟, 张哲, 谭素杰
    公路交通科技. 2005, 22(7): 82-89.
    Baidu(218)

    以不变形预张力为基础,将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索力确定问题归结为一个多目标、多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并采用改进后的基于极大熵原理的凝聚函数法将此非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一个可微的单目标、单约束优化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乘子惩罚函数法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该优化方法不但适合斜拉桥合理索力的确定,而且能够应用于悬索桥、拱桥的施工控制中。

  • 论文
    李旭光, 毛文碧, 徐福有
    公路交通科技. 1995, 12(2): 59-64.
    Baidu(217)

    为了适应我国新建高等级公路边坡绿化与防护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要求,吸收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 道路工程
    黄晓明, 范要武, 赵永利, 闫其来
    公路交通科技. 2007, 24(5): 16-20.
    Baidu(214)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是路面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某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对车辙发生的规律和时间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路面不同层位的车辙贡献量也不同,不同表面层在相同荷载作用下的总车辙量基本相同,同时表面层的厚度变化也较小,说明沥青路面的车辙主要发生在中面层。室内试验表明,沥青路面的车辙与环境温度关系极大,尤其是在沥青的软化点附近,动稳定度和总变形量有明显的拐点。因此,在高温季节通过控制一定时间区段重车的通行是减少车辙的主要手段之一。

  • 道路工程
    高翔, 刘松玉, 石名磊
    公路交通科技. 2004, 21(2): 29-33.
    Baidu(214)

    随着交通量的迅速增长,部分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又面临着扩建加宽的问题。在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路基的加宽工程要考虑路基的整体稳定和差异沉降问题。因为新路基的建设会引起路基边坡失稳和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所以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路基加宽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并保证新老路基之间的有效连接。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 道路工程
    黄立葵, 盛灿花
    公路交通科技. 2006, 23(3): 27-30.
    Baidu(211)

    目前我国路面设计规范对车辆荷载的动态影响缺乏合理的考虑。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分析并推导了国际平整度指数IRI与路面功率谱密度的简化关系表达式;基于车路相互作用,运用1/4车辆模型,通过求解其运动方程得到动荷系数的简化计算式,并利用IRI与路面功率谱密度的关系,导出了动荷系数与IRI及车速的关系式;引入IRI与连续平整度仪测定的标准差σ的关系后,得到动荷系数与σ及车速的关系式,最后结合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行驶质量评价标准,提出各路面等级的动荷系数。

  • 汽车工程
    王荣本, 李斌, 储江伟, 纪寿文
    公路交通科技. 2001, 18(6): 94-98.
    摘要 (2927) PDF全文 (1136)   可视化   收藏
    Baidu(211)

    提出一种在公路上利用车载单目机器视觉测算前方车距的方法。利用计算机视觉理论与方法, 在对行车道内的前方车辆进行快速探测以及对摄像机进行预先标定的基础上, 探讨仅利用摄像机内部参数和透视投影几何关系, 计算前方车辆距离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种方法有效。

  • 智能运输系统与交通工程
    张卫华, 王炜, 胡刚
    公路交通科技. 2003, 20(1): 80-84.
    Baidu(208)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和车辆的快速增加,以汽车为主要工具的城市交通消耗的燃油将会随之增加。为节省能源,不仅要改进汽车自身的性能,还应研究城市道路交通条件及设施对汽车燃油消耗影响的规律。以便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与交通管理时不仅要从提高通行能力的角度出发,而且也能从降低交通能耗的角度来考虑。本文分别从城市土地利用、交通方式结构、道路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几个方面论述降低城市交通能源消耗的策略

  • 智能运输系统与交通工程
    郭应时, 袁伟, 付锐
    公路交通科技. 2006, 23(5): 102-105.
    Baidu(206)

    目前普遍采用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均从整个国家或区域的角度出发,不适用于中国交通行业内部安全水平评价。文章从可测性、代表性和可比性3个方面对主要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讨论了各指标的显著特性以及如何合理使用评价指标;在结合中国道路交通行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具代表性的宏观评价指标和更具可测性的道路交通行业安全水平评价指标。

  • 道路工程
    王随原, 周进川
    公路交通科技. 2006, 23(12): 10-13.
    Baidu(202)

    车辙主要产生于高温时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基于此,对基质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温度及荷载水平下的单轴静载蠕变试验,分析了温度和荷载水平对沥青混合料蠕变特性的影响,并应用Burgers模型对试验进行了模拟。该试验结论指出,Burgers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蠕变试验的蠕变柔量曲线,并使用粘弹性理论分析了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热稳定性的原因。

  • 智能运输系统与交通工程
    王树盛, 黄卫, 陆振波
    公路交通科技. 2006, 23(5): 88-91.
    Baidu(202)

    离散选择模型的典型代表Logit模型简洁易用的特点使其在经济、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Logit模型的两个重要缺陷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在分析了Logit模型固有的两个缺陷和Mixed Logit模型的良好性质后,比较了Logit模型与Mixed Logit模型的差异,对Mixed Logit模型的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借助SAS统计软件提供的仿真算法给出了详细的工程实践应用范例。结果表明,Mixed Logit模型有着更丰富的物理含义,对个人出行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描述更符合实际。

  • 桥梁工程
    李宏江, 叶见曙, 万水, 吴文清, 钱培舒
    公路交通科技. 2004, 21(10): 51-54.
    Baidu(197)

    与传统的混凝土腹板的箱梁相比,波形钢腹板箱梁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畸变效应有所增强,因而需要在跨内设置横隔板来减小畸变翘曲正应力。通过空间有限元分析,验证了横隔板对减小偏载作用下箱梁的翘曲正应力的作用,并分别针对不同高跨比条件下横隔板间距进行了计算分析,回归出了相应的经验公式,而且考虑了钢腹板竖向倾斜角度的影响,为波形钢腹板箱梁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 道路工程
    王旭东, 戴为民
    公路交通科技. 2001, 18(4): 20-24.
    Baidu(197)

    探讨了水泥、消石灰代替部分或全部矿粉后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表明, 掺加水泥或消石灰后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都有明显的改善, 同时对混合料的低温性质影响不大。

  • 道路工程
    王旭东
    公路交通科技. 2003, 20(1): 33-37.
    Baidu(194)

    结合河北省低噪声沥青路面试验路段的修建,介绍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材料组成设计研究。通过刚建成和使用一年以后的试验检测,对比了 6种不同的减噪路面结构的减噪效果 (其中有超薄沥青混凝土、开级配磨耗层、双层多孔隙沥青混凝土等结构),分析对路面噪声影响的主要因素,认为混合料的粒径大小、孔隙率大小是影响路面噪声的主要因素。结合我国实际的气候和地质条件,提出适合我国的低噪声沥青路面型式是细粒式、多碎石、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 论文
    王亦麟
    公路交通科技. 2000, 17(1): 28-30,38.
    Baidu(194)

    根据上海市10多年来高速公路的建设实践和运行状况,探讨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如何克服桥头跳车现象,分析桥头跳车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已建成的沪嘉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等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和效果。

  • 论文
    余天洪, 王荣本, 顾柏园, 郭烈
    公路交通科技. 2006, 23(1): 139-142,158.
    Baidu(194)

    为了全面了解国内外在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车辆前方道路边界及车道标识识别领域的研究进展,文章介绍了近年来一些典型的基于机器视觉的道路边界及车道标识识别系统,对基于机器视觉的前方道路边界及车道标识识别方法进行了分类,对各大类方法中采用的不同技术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基于机器视觉与其他传感器融合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就该领域的研究难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论述。

  • 运输经济
    陈焕江
    公路交通科技. 2001, 18(3): 109-112.
    Baidu(193)

    在根据布局和选址原则经验比选备选站址的基础上,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建立客运站布局和选址模型,并探讨参数确定和计算步骤,可用于公路客运站布局和选址的优化决策。

  • 智能运输系统与交通工程
    伍建国, 王峰
    公路交通科技. 2004, 21(2): 88-98.
    Baidu(185)

    智能运输系统(ITS)被公认为是当前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和提高道路安全的有效手段。利用检测器收集交通数据是ITS的基本功能之一。如何在城市道路网中布设交通检测器是ITS建设时必须要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网基本路段交通流量的相似性分析,建立了路网交通检测器优化布点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一个算例,详细叙述了建模及求解的全过程。作者希望所述的检测器优化布点方法能为城市ITS建设中的此类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道路工程
    彭余华, 沙爱民
    公路交通科技. 2006, 23(6): 9-13.
    Baidu(185)

    从沥青混合料设计角度,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类型、级配设计对沥青路面不均性的影响;分析了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性质和管理、混合料的拌和对保证沥青路面均匀性的重要性;结合沥青路面的现场施工,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运输和碾压与沥青路面均匀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和原材料、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正确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采用合适的拌和、运输方式和摊铺、碾压工艺,有利于提高沥青路面的均匀性。

  • 智能运输系统与交通工程
    纪寿文, 缪立新, 李克强, 连小珉
    公路交通科技. 2003, 20(6): 109-112.
    Baidu(184)

    首先介绍货运车辆调度问题的分类,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将货运车辆优化调度分为满载和非满载调度,有时间要求和无时间要求的调度等多种类型.然后,详细介绍求解货运车辆优化调度问题常用的启发式算法、神经网络方法和遗传算法的原理、模型和求解过程.还根据深圳市科技园的实际路网图,采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对运输车辆优化调度进行试验研究,给出试验结果.本文所论述的方法对于实际的货运车辆调度问题具有指导意义.